欢迎访问南明区人民政府网站!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南明新闻 > 乡、街道动态
南明区永乐乡“响应式惠农专线”今天开通

字号: 分享:

当乡村菜农的背篓还在等待早班运输,当传统公交班次难以匹配潮汐式出行需求,南明区永乐乡党委、政府积极对接相关部门,多方协调沟通场地、运营等事宜,最终促成贵阳公交中部营运分公司因地制宜打造“响应式”惠农专线,让永乐乡的菜农也有了“专车”!6月30日,满载乡亲们期待的惠农专线正式试运行,以23公里物理动线串联6个城乡集散点,用“需求响应式”运营逻辑重构乡村公交服务体系,为乡村振兴注入流动的生命力。

动态响应:从“定时发车”到“按需激活”的机制革新

区别于传统公交“固定班次、空载运行”的模式,专线建立“网格员每日收集——阈值触发开行”的弹性机制:公交网格员深入羊角村、干井村等村落,实时统计次日蔬菜、水果售卖出行人数,当达到议定基数时,系统自动激活次日班次。这种“以需定供”的运营逻辑,精准破解了乡村出行“人数分散、乘车不便”的痛点,让公交服务与村民卖菜、赶集等生产生活节奏实现快速匹配。首班车发车时间提前至5:50,同步在轨道油榨街设置12:00返程班次,形成 “晨间出货—午间返程”的闭环服务链,与农产品流通周期深度契合。永乐乡菜农余先芝一边摆摊,一边笑着说,“这趟公交实在太方便了,时间安排合理,我卖完菜差不多到中午12点,直接在对面坐惠农专线回家,省时又省心。”

立体网络:6个集散点织就城乡要素流通密网

专线线路图暗藏城乡融合的空间智慧:从羊角村广场农产品集散地出发,途经小山路口批发市场、两路口、永乐消防站、大关口,最终抵达油榨街城市商业圈,形成“乡村生产端—流通中端—城市消费端”的全链条覆盖。小山路口批发市场、油榨街等节点的设置,既方便村民售卖农产品,又衔接城市消费终端;两路口等站点预留“公交+物流”接驳空间,为后续农产品冷链运输、快递配送奠定基础设施基础,使公交专线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升级为激活乡村经济的“移动供应链”。

民生定价:背篓里的经济学与城乡公平的价格哲学

专线票价体系彰显精细民生考量:人员票价2元/人次,支持IC卡减免与微信、支付宝刷码支付,消除数字鸿沟;货物按背篓、箩筐个数阶梯收费(1个3元、2个5元、封顶7元),打破“运菜比坐车贵”的怪圈;返程统一4元/人次,简化收费流程。以小山路口批发市场为例,菜农携带 2 筐蔬菜乘车,总费用仅7元(5元货物费+ 2元车费),较传统运输方式大幅降低成本。这种“人货分流、阶梯计价”模式,既减轻村民经济负担,又为农产品进城提供低成本物流支持,让公交成为连接城乡的“价格公平秤”。菜农绍培华指着自己的背篓告诉记者:“惠农公交开通以前,我都是坐大巴车去市区卖菜,要花15元,今天只需5元,再过一年我70岁了,乘车还不用花钱,只需付菜篓费。”一旁的村民蒋凉琴也掰着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“平时是儿子开车送我去卖菜,单程油费将近20元,今天坐惠农公交只花了5元,单程路费就节约了15元,太好了!”

功能升级:“发展助推器”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提升

这条23公里的惠农专线正为发展助力:在经济层面,直接降低村民出行与农产品运输成本,为乡村产业发展释放经济活力;在社会层面,既保障村民、菜农、果农的出行需求,又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新鲜蔬果。更深远的是,专线通过“政府主导、企业运营、村民参与”的共建模式,将公交服务决策权与村民出行需求直接挂钩,当公交车成为村民“带露水蔬菜进城的移动货架”,这便不仅是一条普通的公交线路,而是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发展助推器的价值所在。

从羊角村广场的晨曦到油榨街的灯火,永乐乡“响应式” 惠农专线正让城乡融合发展的图景具象化了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

上一篇:
下一篇: